“城乡共荣 乡村振兴”——在新时代、新背景、新要求下,我司对创建社会主义新农村示范村的积极探索与实践

发布时间:2018-12-07 00:00 文章来源:



“改革开放40年,我国不仅是世界制造业大国,也成为世界市场大国,这种由高速度向高质量的转变意味着我国城镇化进入了追求品质优先和美好生活的后半场,意味着从高速增长的城镇化率和大规模的城市扩张,转变为以美丽城市和美丽乡村共同构成的美丽中国的目标和战略。”


——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副部长黄艳


2018年中国城市规划年会于11月24日在浙江杭州隆重召开,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副部长黄艳提出关于“参与城乡社区美好环境与幸福生活共同缔造的实践”,鼓励规划师进入城乡村庄社区,驻村服务,下乡建设,推广两省四村的规划设计扶贫试点实践活动。


1

项目背景


为认真贯彻落实全省农村工作暨扶贫开发工作会议精神,推进新农村建设的战略部署,以满足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需求为目标,在广东省志愿者协会的组织安排下,我司规划事业一部和湾区发展研究院积极参与 “我为美丽乡村绘蓝图”——南粤村庄(整治)规划志愿行动,并成立两组志愿服务团队,分别对揭阳市惠来县华湖镇溪洋村、汕尾市陆丰市河东镇大屯村开展了规划编制工作。


志愿服务一队由我司规划事业一部总经理黄皓担任志愿行动小组负责人,由我司8名工作经验丰富的规划师组成;志愿服务二队由深圳市城市规划协会组织成立,我司湾区发展研究院做为牵头单位,成员单位包括深圳市城市交通规划设计研究中心-太阳成集团tyc234cc有限公司、深圳华森建筑与工程设计顾问-太阳成集团tyc234cc有限公司、北京中海华艺城市规划设计-太阳成集团tyc234cc有限公司深圳分公司、深圳德印环境景观规划设计-太阳成集团tyc234cc有限公司,成员涵盖规划、交通、市政、景观等多专业技术领域的专业人员。



2

规划思路


溪洋村


华湖镇溪洋村位于惠来县城南部3公里处,全村总人口约7590人,总面积约0.7万亩,其中耕地面积约0.12万亩,自然特点为“一路两河多水塘”,呈现出水网密布、风景秀美的特征。



志愿团队通过与村民座谈、交流、问卷调查等方式,收集了相关基础资料,并对村内公共空间、重要景观点及区域、重要历史文化建筑、基础设施建设等情况进行了全面的了解。



规划基于数据采集和现状分析,结合相关规划要求,围绕“村美民富,宜居宜游示范村”的宗旨,依托有利的区位优势、便捷的交通、地域特色和农业产业优势,提出发展观光农业和休闲旅游业,将溪洋村打造为“惠来后花园,南粤钻石水乡”的目标。主要规划思路如下:



(1)提升产业——做强基础产业,寻找优势产业。依托溪洋村薏米和弥猴桃等农业产业优势,将农业种植与休闲观光旅游业相结合,努力营造风光秀美、和谐宜居的田园生活场景,成为都市人休闲度假的乐园、体验农耕文化的乐园。


(2)集约空间——提升建设用地效率,完整农用地轮廓。重视土地的节约利用,通过科学合理的规划布局整合各类用地之间的关系,实现土地使用的有机更新,以形成安定和谐、秩序井然的人居环境。


(3)优化环境——综合环境整治,打造乡村风貌。立足乡村文化,依托水塘及溪流,弘扬地方民俗风情。结合田园观光,发展特色农家乐项目,体现出具有南粤地方新农村建设特色的风情韵味。


(4)完善配套——完善各项基础设施,按需求配建公共服务。合理确定公益性公共设施配套项目、规模。公益性公共设施包括:村委会、小学、卫生室、幼儿园、文化站、图书室、敬老院等。



大屯村


大屯村位于河东镇S240省道北侧,距陆城约8.5公里,共有11个村民小组,总户数805户,总人口6479人,耕地总面积6500亩,其中水田面积4700亩,村庄背山面田,古树相依,果树成林,水塘点缀其间,形成“山-田-塘-村-林”的村落格局。大屯村历史文化悠久,现存有多处祠堂及古建筑群落,包括清修寺、大夫第、蔡新寨等主要历史建筑,以及林氏、陈氏、彭氏等祠堂共12处,具有较强的艺术欣赏价值及地域文化价值。



规划团队主要通过村民讨论、实地调研、无人机航拍摄像等方式对村庄现状进行详细了解,在对区域性发展条件的分析下,根据村域的发展潜力、资源环境承载力、主导产业、地理位置等影响因素,提出大屯村“汕尾美丽乡村,陆丰梦想田园”的发展目标,塑造“三生”协调发展的“故里老家”。主要规划思路如下:



(1)以绿色低碳的发展理念,发挥自然生态系统的基础性和先导性作用。尽量保留乡村原有的生态基底,积极引导村庄通过合理的空间布局,提倡节约使用能源的生活方式和产业体系。


(2)以“产村融合”的发展模式,强化经济生产系统的支撑性和互动作用。采用“公司+基地+农户”、农业合作社、农业大户等多种农业经营方式,促进农业走向规模化、特色化、深加工化拓展,确保村庄形成内生造血的发展路径。


(3)以文化个性鲜明的聚落空间塑造,落实社会生活系统的承载性和传承性作用。规划在环境空间整治的基础上,延续村庄原有肌理,保护蔡新寨、围屋、宗祠等各类历史文化要素,传承地方祭祖、赶集、曲艺、养蜂等非物质文化遗产,塑造展示传统文化的公共活动空间,为乡村居民营造出极具归属感、辨识度和特色鲜明的生活空间。



3

实施效果


本次规划过程中将“自上而下”和“自下而上”两种工作方法相结合,采用“调查问卷+全过程公众参与+公示”的工作模式,从现状调研、初次沟通、成果修改汇报、到村民大会等每个阶段,均有村民代表参与其中,并提出具体的想法和意见,及时对规划工作的方向和内容进行反馈,形成本次面向实施、村民认可的规划设计成果。最终,两个项目团队分别荣获“美丽乡村·幸福蓝图”——“碧桂园杯”南粤村庄(整治)规划设计大赛二等奖、三等奖,为我司在未来的村庄规划设计工作积累了宝贵的实践经验。




在新时代城乡规划建设的大背景下,我司坚持“共享与品质导向”的理念,积极投身于城乡规划建设,用品质来要求城乡人居环境,注重文化和乡村文明的传承,在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探索和实践之路上砥砺前行。



文|刘烨、刘冰倩、顾冉

图|刘田、刘冰倩、顾冉

编辑|元宝






XML 地图